您当前的位置:理论政策

党外代表人士的育与用

发布时间:2015-6-9 10:20:35
    习大大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培养使用党外代表人士,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重点是科学使用、发挥作用,关键是加强培养、提高素质。
    为什么要把党外人士用起来?
    首先是一串问题: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下来的,为什么党外人士参与其中?党内人才济济,党外代表人士真有那么重要?让党外人士在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这是不是对党外人士的“恩赐”?安排党外人士多了,会不会动摇和危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先来看一段话:“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这是毛泽东在1941年出席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开幕会时讲的。
我们的政权是人民的政权,党外人士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是人民性的体现。如果你留意一下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发展史,就会发现培养使用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政策。
    我们常讲,党外人士与党是风雨同舟。同舟共济,既要“请君上船”,更要“请君入座”,如果总是打“站票”,即使“同舟”,也难“同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使用党外代表人士,不是一般的人事安排,而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党外为什么“有群山、少高峰”?
    有人感觉,现实中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虽然规模不小,但总体上“有群山、少高峰”,高层次党外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与建国前后相比,像老一辈那样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党外旗帜性人物就更少了。
    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士怎么产生?既靠个人努力,更靠组织培养。只有把培养这个基础性工作做扎实了,选拔使用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才能水到渠成,更多的优秀党外干部才能脱颖而出。
    组织培养要靠“两条腿”走路:一条是理论培训,把坚定理想信念、增进政治认同贯穿始终,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一条是实践锻炼,把丰富经历阅历、提升能力素质放在首位,弥补一些党外干部行政管理和组织领导能力的短板。
    “育”和“用”的关系是什么?
    古人讲,“金石之有声,击之而后鸣;贤者之有才,用之而后见。”没有成长进步的平台,离开展示才华的舞台,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也很难发挥作用、体现价值。
在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问题上,现在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只把眼睛盯在安排使用上,忽视培养这项久久为功的工作;一种是总强调没位子、安排难,使一些优秀党外干部难以脱颖而出。
    当然,强调使用不等于降低标准、降格以求,关键是要真正培养出素质过硬、堪当其任的人才,特别是在平时就要加强做铺垫、搭台阶的基础性工作,防止“拔苗助长”“半路掐尖”。
一句话收个尾:培养是使用的前提,没有培养,使用就无从谈起;使用是培养的目的,是更高层次的培养。育而不用或为用而用,都是对宝贵政治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