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县汽配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
||
发布时间:2011-12-15 10:17:27 | ||
![]() |
||
台前县委统战部 刘忠生 “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以转变工作作风为重点,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针对我县机动车配件产业发展情况,我们到马楼乡配件市场、星源汽车电子灯具厂、精锐齿轮配件厂等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产业发展现状 机动车配件产业是我县确定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机动车配件产业起步早、人员多、发展快、网络全的优势,因势利导,科学规范,机动车配件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 台前县机动车配件产业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经历了零售、批发和生产经营三个发展阶段。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机动车配件产业由单一的农机配件发展到如今的以起动机、发电机、充电机、蓄电池等几十种汽车电器为主,各种汽车、农机零部件为辅的生产加工体系,整个产业呈现出持续、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格局。我县共有机动车配件生产加工企业220家,机动车农机配件销售门店310家,各种物流车辆4000余辆,带动就业近3万人。2007年,马楼乡在前张胡同村规划了以汽配产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占地500余亩,现已入驻企业32家。2011年,占地70亩,分三期建设的马楼汽配城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中一期投资3000万元,建设面积4万平方米的11层汽配商贸大厦,预计今年年底完工。为强化机动车产业的规范引导,2007年5月成立了台前县机动车配件行业协会,逐步实现了行业自主管理、行业自律,有效地遏制了业内人员自由散漫、无序竞争行为。 截止目前,其中,建永实业(主要生产铜套)获得“河南省优质产品”、“河南省产品质量管理卓越百强企业”称号;金蝉电器、建永实业2家企业加入了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洪源实业、龙泉电器等 14 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龙泉电器、万联照明两家企业取得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建永实业、龙泉电器荣获“河南省质量信用A级工业企业”称号。 二、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销售网络。除港、澳、台地区外,台前县机动车配件销售网点已遍布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常年从事配件销售的人员近7000人,各种物流车辆4000余辆。 2、信息资源比较丰富快捷。由于销售人员遍布全国各地,市场信息都能通过销售人员迅速传回。 3、具备了一定的制造基础。现在马楼乡机动车配件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配套基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4、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创业钻研精神。一些企业负责人都是从销售别人的配件开始起步的,在从业过程中,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开始自己制造,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产业。 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家庭作坊式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例,缺少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小。 2、专业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一些产品仍然集中在低附加值的部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一些生产企业仍多以冲压件、简单机加工件、工程塑料等低端初级产品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偏低,还未进入整车配套市场,只是单一的社会维修服务配件供应商。 3、自主品牌少,创新能力不足。大部分企业不具备独立开发能力,引进多、模仿多、没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面临淘汰出局的危险。同时,一些企业厂长文化水平低,目光短浅,只看眼前利益,不舍得在产品研发上投入,重生产轻研发,造成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短缺。 4、企业资金匮乏,新上企业用地难。目前,大部分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各商业银行对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大。同时,国家日益严厉的土地调控政策和不断攀升的土地价格,造成一些新上企业用地困难,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四、今后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是整顿和规范机动车配件市场秩序,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引导企业创新自己的品牌。 二是在企业发展上,做到扶优、扶大、扶强,逐步淘汰一些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和生产工艺,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科技合作,特别是与国内外知名厂家的合作,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三是拓宽机动车配件生产项目的招商引资渠道,鼓励国内外机动车配件生产企业到我县投资,形成机动车配件企业聚集,壮大机动车配件制造业总量。 四是鼓励企业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有针对性的引进汽配专业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员,加强机动车配件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为机动车配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五是积极协调全县各金融机构加大对机动车配件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着力构建多层次的产供销保障体系。 六是加快解决涉及商户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服务,打造民生配件、和谐配件、健康配件。
来源:台前县委统战部 |